伟大的斗争、宏伟的事业,需要高素质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高度,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反复强调全党同志要不断提高实现伟大目标迫切需要的各种能力。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提出,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并提出要增强八个方面本领。近一年多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先后就“加强理论修养,主动担当作为”“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勇于直面问题,提高七种能力”,三次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干部工作规律的深刻把握,为全党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执政本领指明了方向。
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
这是应对新形势、进行伟大斗争的迫切需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大国博弈更加激烈,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某些西方大国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抬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不仅会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复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要有力应对重大挑战、防范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而要取得斗争胜利,没有顽强的斗争精神不行,没有坚韧的斗争意志不行,没有高超的斗争本领不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永葆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骨头要硬,敢于出击,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这是开启新征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俗话说,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没有全党理论大学习,没有干部能力大提升,就没有党的事业大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譬如,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需要干部增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意识和能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畅通国内大循环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干部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不断提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面对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需要干部增强领导和推动科技创新以及懂网管网用网的本领;适应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日益增多的实际,需要干部提高对国际事务和国际规则的理解能力、运筹能力、操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如果不抓紧增强本领,久而久之,我们就难以胜任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
这是落实新要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要任务。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党和国家事业越发展,对领导干部的能力要求就越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光有思路和部署,没有优秀的人来干,那也难以成事。”在2020年2月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再次提醒:“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要增强综合能力和驾驭能力,学习掌握自己分管领域的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内行领导。”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当前,干部队伍能力不足、“本领恐慌”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在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面前,耳不聪、目不明,看不清发展趋势,察不出蕴藏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有的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找不到有效管用的好思路好办法;有的面对信息化不断发展,不懂网络规律、走不好网上群众路线、管不好网络阵地,被网络舆论牵着鼻子走,等等。面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快速发展,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必须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地加强学习、增强本领。
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全面提高素质能力
提高政治能力。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政治能力,首先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有任何迷糊和动摇!”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观察分析形势把握政治因素,筹划推动工作落实政治要求,处理解决问题防范政治风险,凡是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定不移做,凡是不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决不做。炼就一双政治慧眼,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不当“马后炮”,不做事后诸葛亮。牢记政治责任,保持政治清醒,在防止和纠正各种形式“低级红”“高级黑”的具体实践中做到“两个维护”。增强政治自制力,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怀有敬畏之心,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在新时代党治国理政实践中,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是贯穿其中的一条重要思想线索。习近平总书记把战略思维提到“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的高度,深刻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反复强调“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才能辨清大局、判明大势、着眼大事,才能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领导干部首先要有战略眼光,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提高改革攻坚能力。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改革创新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面向未来,我们要全面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继续走在时代前列,仍然要以全面深化改革添动力、求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的改革发展正处在克难攻坚、闯关夺隘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关键时顶得住的干部。”党员干部要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刚勇豪迈,把干事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使各项改革举措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工作需要、符合群众利益。掌握正确方法,坚持创新思维,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
提高狠抓落实能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习近平总书记一语中的:“抓工作,是停留在一般性号召还是身体力行,成效大不一样。讲实话、干实事最能检验和锤炼党性。”党员干部要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抓落实。领导干部更要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亲力亲为、善作善成。抓落实,一把手是关键,要把责任扛在肩上,敢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敢接最烫的山芋,把工作抓得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要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通过增加党的好政策的“含金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决不能搞坐而论道、夸夸其谈的“客里空”,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历史教训要引以为戒。
在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锤炼能力
加强思想淬炼,砥砺初心使命。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光辉的思想旗帜、也是丰富的理论宝库,必须带着信念、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学,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真正读出“真理的味道”,悟透“活的灵魂”,学到“看家本领”。要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精神风范,深刻感悟人民领袖的思想伟力、实践伟力、人格魅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砥砺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真正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加强政治历练,提高斗争本领。历事才能练心。通过政治实践的教育、洗礼、感悟,增强政治意识,丰富政治经验,是提高政治能力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强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淬炼政治灵魂,在投身重大斗争实践中积累政治经验,在严格纪律规矩中强化政治操守。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容易诱发政治问题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的敏感因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防止和克服嗅不出敌情、分不清是非、辨不明方向的“政治麻痹症”。提高风险处置能力,防止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增强斗争精神,发现危害政治纪律和政治安全的行为坚决抵制,严防对挑战政治底线的错误言行和不良风气听之任之、逃避责任、失职失察。
加强实践锻炼,增长阅历才干。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一些干部最缺的是实践经验,特别是缺少在重大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的经历。不少干部工作很勤奋,对自己要求也严格,但一到大风大浪来了就没主见了,总希望一切都太太平平的,工作思路也就是这个思路。”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经验表明,越是急难险重任务,越是严峻复杂形势,越能锤炼人。要推动党员干部在打好三大攻坚战、抓“六稳”促“六保”、疫情防控等生动实践中,勇挑重担接地气,真刀真枪炼胆魄,摸爬滚打长才干。多接几回“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蚂蚁”,才能练就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加强专业训练,提高业务素质。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对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采取一般化、大呼隆、粗放型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是完全不能适应的。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加强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并对领导干部提出要“加强对新科学知识的学习,关注全球科技发展趋势”“提高金融工作能力”“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学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治理”等一系列具体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涵养专业精神、提高专业素养、掌握专业方法,努力打造又博又专、推陈出新的素养结构,努力成为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通达之才。干部教育培训也要突出精准化和实效性,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不同年龄段干部的特点,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部署,帮助干部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全面提高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
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部能力提升
严把能力素质关,围绕事业发展需要配班子用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人导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用人导向,用好一个人能激励一大片”。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方针,就是强调选干部、用人才既要重品德,也不能忽视才干。“以德为先,不是说只看德就够了,还得有过硬本领”,“有才无德会坏事,有德无才会误事,有德有才方能干成事”。要落实好干部标准,在选人用人上体现重品德、重才干、重担当、重实绩、重公认的鲜明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把那些能力突出、业绩突出,有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的优秀干部及时用起来。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事相宜,更多地考虑“该用谁”而不是“谁该用”,做到事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就用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最合适就选什么样的人。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才能激活“一池春水”、形成“源头活水”。要坚持有为才有位,突出实践实干实效,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使干部有全身谋事之心而无侧身谋人之虞;对那些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对那些工作不投入、不深入的干部,对那些不会干、不能干的干部,该教育的教育、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完善容错纠错和澄清保护机制,在强化责任约束的同时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切实为勇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为勇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抓敢管的干部撑腰,激励广大干部增强提升能力、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
版权所有:新普京888.3(官方Xpj认证)-2024App Store
备案/许可证号:闽ICP备2023005712号-1